Friday, October 15, 2010

第三阵线 国民的突破

第三阵线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。我们不能只单靠政府的协助。况且,时间已经证明了,在许多的国家政策上,利益几乎都并不是拥有涵盖性的,包括所有族群在内。


我们其实不能否认,政府对于国家政策,在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讨好某族群的支持,而特别关照,偏向另一族群。这都是有政治目的的行政,而不是出于真心的为国为民。大家都为了国家政权,而以不择手段的方法,千方百计的剥削某一族群的权益,使用“愚民政策”来误导国民。


在外的世界在改变,社会也在随着趋势而改变。身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,也应该要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,以迎合新世纪、新生代的到来。若有人觉得,政府可以真正的完全改变成一个亲各族、为各族制造一个平台,让各族学者都有机会进入本地大学,或供于他们平等的就业机会,我只能说,这似乎是在自欺欺人,痴人说梦。


历史证明了一切,只要有权益的地方,就自然有不公正的地方。有人或许会问,两线制难道不好吗?我只能告诉他们,两线制只不过是一个民主国的必经之路,但却不是最完美的。尤其在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里,政治家总会为自己的政权打算,继续的讨好某种族,然后重复着,继续剥削某一族群的权益。


每一个联盟,必然会有很多的制约。比如国阵就有了一套“国阵协议”,虽然不知道内容是什么,但大概就是要盟友都遵守某些利益上的分配,不得违反,或反对盟友意见等的协议。


在一个如此迂腐、过时的政策上,身为国民的我们,还能够期待他们会有什么大突破,或好表现?而我们又要如何期待政府对全民有一个公平的对待?连最基本的学校、学位,和学额贷款,都必须斤斤计较你来自何族,固打制的分配,甚至对异族学业佼佼者,被大学趋于门外,这种许许多多不公平的对待,别告诉我,这不是有政治意图,这不是有意的剥削。


冰山一角。。。但身为内阁政府,代表各族政党的马华、民政,和国大党,对于此事又有何辩解?民联又如何确保自己不会走向国阵的路线?记得,只要有权利斗争和联盟的地方,就会有不公不正的制约出现。结果就将原本的为官之道,“以民为本”,改成,“协议为先”。到最后,也因为这些种种的“协议”,而促使真正利民的政策,全胎死腹中。


目前为此,建立两线制算成功的国家,包括属于亚洲的台湾、澳洲,和美国。两线制是成功了,政权也易手了,但其实并不如我们预料中的好。在许多的利民政策,也因为第两阵线的反对,而不得要领。那究竟两线制的形成,是不是必须因反对而反对?大家不妨考虑。


实际上,在一个极成熟的国家里,两线制应该是有足够能力,携手合作将国家经济和社会上的和谐带上更高一层楼。首要条件就是,大家都必须以良心做事,不平则鸣。万不可为了己身利益,互相包庇,互相维护,而扰乱政纲,驾驭皇权。


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,的确如此。大家都絮着连带关系,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治皇朝,即使主观提倡民主的民联阵线,也是如此,比如安华和女儿奴鲁,吉祥和儿子冠英。这未免会让我们产生错觉,觉得党内是否除了他们,就无人能胜任党内要务了?而这又何尝不是对少壮派政治前途的一种扼杀?


即使商业界也了解,唯有互相竞争,才会有进步,更何况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政党呢?每个人的政治理念都不相同,若以裙带关系来接管政党,这又是否意味着,他们根本没有民主的概念存在?而是要他人俯首倾听于自己的野心,实行自己的政治目的呢?到最后,口号仍然纯碎是个口号,目的也不过是用来吸引人民对他们支持的口号,这又何尝不是另一个“愚民政策”呢?


更堪的是,今天的政党人物已经到达目无法纪、目中无人、不懂得尊重苏丹的地步,竟连苏丹的命令,也可以不顺从。这全都是因为一个利益牵连的关系所引起,几乎是有意告诉苏丹们、甚至挑战最高元首,“行军在外,君命有所不从”。从霹雳州苏丹御政权的宣布,到最高元首对槟城港务局主席的委任状,这些政治人物可有遵从苏丹的命令,完成他们对苏丹的任务?如果连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命令也可以不顺从、拖延任务的领袖,我还真怀疑,他们会如何以最民主、虚心的来倾听人民的心声?


我们应该接受,并且了解,今天国家的趋势,经已到达“官民共政”的地步。如果要趋向一个成功、繁荣的国家,政府其实是不应该选择性、封锁媒体、下封口令,抑或带有威胁性的命令,意图不让公众人士做出任何政策上的批评。他们应该鼓励公众人士,善用多媒体管道,多接触国家领袖,和协助国家政府,迈向一个更完善的机制。

或许,有人又会用国家契约或什么协议的“愚民政策”,再次的约束言论自由,不肯面对自己的懦弱。但即使鸵鸟将头埋进土中,也有伸出头来透气的一天。你总是要面对逃避不了的事实。


第三阵线,打从几个月前就听说过。问题在于,我国真的需要第三阵线吗?答案几乎是肯定的。那为何我国需要第三阵线?原因是因为第三阵线乃不属于政府组织,或联盟阵线。他们都是属于非政府组织(NGO)联合而成的独立个体。该提到的优势,当然就是非政府组织的活动,并不被政府组织所干预。比如,在许多本该由政府实行的利民政策上,很多时候是因为联盟协议的关系,或被宪法所约束,结果拖上三、五、十年,最后可能却不了了之。


比方说,本地大学的学位和学额上的分配,本该应以公平政策,不分种族,有能者居先。但偏偏就是因为协议和宪法的关系,结果固打优先的往往是土著,剩下的学位,才分配给其他族群。这其实对他族学业佼佼者而言,是一项非常不公平的教育政策。

但是,因为协议上的关系,即使他族领袖都在朝,也无法突破协议上,和宪法上的约束。无可奈何,那又是否意味着,我们也就该因此而放弃、认命呢?其实我们都不该认命,既然政府不能成全我们,我们就应该选择另一管道来制衡政府政策上对我们不公平的对待,所以第三阵线的成型,是等待时候吧了。


首先,第三阵线并不受国家宪法约束,也没有土权或你我之分,在许多国家政策上,政府组织所不敢碰、不敢“要求”的,第三阵线就能以非政府组织介入、策划、并且完成任务。其二,第三阵线的出现,其实就是要制衡政治霸权,并且督促他们的行政方向。其三,第三阵线将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强势出现,以国家为根本,以国民为归依,栽种人才,同时,也拉平了现有不公的政策。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